寻根探源热失控 准确预警除隐患“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型”有效消除200多起火灾隐患

2019-08-05 17:02:08 来源: 财金网

电动汽车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起火也是全球性的普遍症结,电动汽车在行驶、碰撞、静置和充电过程中引发的燃烧、自燃等事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2019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当前安全事故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致命隐患,而动力电池热失控是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的本质。

“在总结和分析了公开报道的86起电动汽车起火事故后发现,无事故情况下发生自燃的就占了35起,最终引起车辆着火事故占比最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动力电池首席专家王芳在《电池的安全测评》演讲报告中表示,亦说明动力电池存在热失控风险。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发生的概率大约为千分之一,热失控,是指蓄电池电流和内部温升发生一种累积的互相增强的作用而导致蓄电池损坏的现象。狭义的热失控,其主体指的是单体电芯;广义的热失控,其主体指的是PACK。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池过充、过热、短路、碰撞等内外部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动力电池热失控。大多数电池火灾,首先是内短路引发的,其热量和温度对相邻电池形成了“外部高温环境”,引发相邻电池热失控,导致整个PACK的连锁反应。所以,如何预警电池热失控,成为了动力电池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搜集、学习国内外诸多机构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大量的加热、过充、穿刺等破坏性实验,烟台创为较深入地掌握了热失控触发、发展及扩展的基本规律,并形成了专有技术“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型”,创造性地解除了新能源行业的安全隐患,引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监测及自动灭火”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创为专有技术“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型”,为纵向、横向、垂向三维,纵向为多传感器的数据冗合,即对多组同环境下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多次拟合,模拟不同材料、不同环境的数据表征曲线,可靠准确地判断火情阶段;横向为对传感器的历史数据进行连续时间算法,排除噪声干扰,有效解决了传统的阈值法监测方式的漏报、误报、预警滞后问题,实现早期可靠预警;垂向采用穿刺、钝针积压等不同方法模拟不同类型不同容量动力电池热失控过程。

通过三维融合,用数学手段,以大量实验及真实运行数据为基础,归纳热失控导致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采用神经学原理,形成极早期、高可靠、自运行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型”,实现动力电池火灾隐患的早期预警和智能控制。

基于创为专有技术“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型”研制的CW1160系列电池箱专用自动灭火装置系统,产品技术领先,性能突出,至今已预警运行中的新能源汽车漏液等近300次热失控事故,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保障了乘客和车辆安全,受到了运管部门和公交公司的赞誉和好评。

创为电池箱火灾防控装置现已广泛应用于宇通、中通、比亚迪、金龙、中车、安凯、亚星、银隆、吉利、上汽大通等近四十多家主机厂,被CATL、亿纬锂能、蒙固利、普莱德、力神等近三十家电池厂标配或选装,产品在线使用30余万套,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推荐阅读